甲殼動物引起魚的疾病
-----
1.錨頭鳋病——又名針蟲病、鐵錨蟲病。 [病原體] 為錨頭鳋。錨頭鳋寄生在魚體上可分為“童蟲”、“壯蟲”、“老蟲”三個階段。童蟲一般2~3天后便可發(fā)育為壯蟲。壯蟲體粗壯,手觸之可豎起,肉眼可看到腸管不斷蠕動,體后掛有一對綠色的卵囊。老蟲體色混濁,體軟,手撥動時無彈性,無卵囊,蟲體常附。生很多累枝蟲一類的原生動物,這時蟲體己接近死亡。錨頭鳋在水溫25~37℃時只能活20天左右;在春、秋季則可活一個月或稍長。秋末感染的錨頭鳋,有少數(shù)能在魚體上越冬,大多數(shù)在冬季死亡。 [癥狀] 錨頭鳋病的發(fā)生,有急性和慢性兩種不同的類型。急性感染時,能使魚在短時期內(nèi)大量死亡。由于大量的第五橈足幼體感染魚體,破壞魚體組織,同時又大量吸收寄主營養(yǎng),使魚呈現(xiàn)急躁不安,甚至緩慢游于水面,不攝食,造成大量死亡。
慢性感染常因寄生部位的周圍組織發(fā)炎紅腫或組織壞死,水霉菌和細菌侵入傷口,引起其他炎癥的并發(fā)癥。蟲體露出魚體皮膚外的部分,常有原生動物及藻類附生,似一束束灰色的棉絮,故有稱之為“蓑衣病”。在此情況下,影響病魚的活動能力,同時寄生蟲又吸取寄主營養(yǎng),使魚體極度瘦弱,造成病魚慢慢死亡。 錨頭鳋適溫性廣,為12~33℃。因此熱
帶魚周年均有可能感染此疾病。 [防治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三至零點五(0.3~o.5ppm)敵百蟲溶液殺死錨頭鳋幼蟲,每隔半月一次,病魚還可用百萬分之五至八(5~8ppm)的
高錳酸鉀溶液浸洗。 2.鲺病——又稱魚
虱病。 [病原體] 為寄生甲殼動物;铙w透明,與寄主的體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蟲,又有魚虱病和魚
龜病之稱。鲺可牢固地附著在魚體上,又能短期在水中自由游動,故能從一條魚轉(zhuǎn)移到另一條魚的身體上,也能隨水流傳播到其他水體中。 [癥狀] 魚鲺寄生在魚的體表和鰓上,吸取魚的血液,使魚體逐漸消瘦。在取食時用口刺和大顎刺傷或撕破魚的皮膚,造成許多傷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從而引起病魚死亡。此外,鲺用口刺吸血時所分泌的毒液對魚有刺激作用。因此,病魚在水中極度不安,急劇狂游和跳躍,每尾魚只要有幾個鲺寄生,就能引起死亡。鲺病流行區(qū)域很廣,一年四季都能發(fā)生,尤以6~8月最流行。 [治療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二五至五(0.25~5ppm)濃度的敵百蟲溶液浸洗病魚,也可用鑷子摘除,還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qū)Ⅳ~放入1.o%~1.5%
食鹽水中,經(jīng)2~3天即可驅(qū)除寄生蟲。 3.五爪蟲病 [病原體] 為腔腸動物五爪蟲。該蟲生命力強,身體任一小部分均可以再生成為完整的個體。其繁殖力特強,可由身體各部萌芽繁殖,粘附在水族箱玻璃面上,一星期后可遍布整個水族箱。 [癥狀] 魚體粘附上五爪蟲,皮膚被咬傷發(fā)炎。由于五爪蟲吮吸魚體血液,魚體漸漸消瘦而死亡。 [治療方法] 發(fā)現(xiàn)五爪蟲時,如系少數(shù),可用鑷子夾除;大量發(fā)生時便難以清除,只有把魚和水草移出,小心清洗消毒。整個水族箱進行全面消毒,用刀片鏟除玻璃面上的萌芽體,再以百萬分之五(5ppm)的高錳酸鉀殺滅,也可在水族箱中放養(yǎng)
珍珠馬甲魚或接吻魚捕食五爪蟲。
畜牧導(dǎo)航:
養(yǎng)魚資訊 養(yǎng)魚技術(shù) 魚價格行情 魚病防治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魚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