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容易傷及神經(jīng)干,因為注射針頭是芒尖,較針灸針尖不同,芒尖更易傷及神經(jīng)干。預防:在有神經(jīng)干的地方少用穴位注射,如內關,外關;不要用提插手法來求針感。
刺神經(jīng)干法:易導致病人神經(jīng)干受損。如果是用捻轉又提插的復合手法對神經(jīng)的損傷更大。預防:在用此刺法時應該禁用復合手法;單純手法可適當運用。
電針:在面癱早期不宜使用。長期使用電針治療面癱也會出現(xiàn)
面肌痙攣。
筋經(jīng)刺法:有短期療效。易傷及肌腱,慎用。
溫針灸:燙傷。預防:毫針的長度,硬度要適中,針刺要有一定深度,紙板隔離,盡量不要在身體正上方使用,對于
糖尿病病人禁用。
拔罐:燙傷或起泡。預防:酒精棉球酒精量適中,不能有酒精滴出;留罐時間3-5分鐘。
-----------面癱手法過重,或運用電針過早,均易引起面肌倒錯/面肌萎縮/面肌痙攣
-----------拔罐起泡之原因甚多,大抵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小孩與老人易起泡;
2.性別:女性易起泡:
3.體質:濕盛者易起泡;
4.季節(jié):夏季易起泡;
5.部位:四肢內側、胸部易起泡;
6.罐內負壓:負壓大者易起泡;
7.留罐時間:留罐時間長者易起泡。
拔罐起泡具有診斷價值和治療價值,有時特地造成起泡,故不能認為起泡是副作用。
-----------又及:
如系酒精滴下而造成燙傷起泡,則屬醫(yī)療事故,不能稱為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