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者,喉里腫塞痹痛,水漿不得入也。治用∶
馬藺根一升 升麻 玄參各三兩 瞿麥 通草 犀角(屑)各二兩 射干十兩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細(xì)細(xì)含咽。一日令盡,得破膿。
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入牙并搐鼻內(nèi),牙關(guān)自開。
各等分,瓦上焙干為末,以藥半錢吹入喉中,少頃吐出膿血,立愈。
風(fēng)邪客于喉間,氣郁成熱,故為痛也。方用∶
薄荷 防風(fēng) 玄參 甘草 片芩(酒炒) 梔子各五分 桔梗 連翹各一錢 大黃(酒炒) 芒
水煎,食后溫服。外用∶
共為細(xì)末,摻入喉中,每次一錢。
寒氣客于會厭,卒然如啞。是為寒氣與痰涎凝結(jié)咽喉之間,宜以甘辛溫藥治之,忌寒涼。方
母姜汁一升 酥 牛骨髓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兩 防風(fēng)一兩半 芎 獨(dú)活各一兩六銖
上為末,納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酥髓等合調(diào),微火三上三下煎。平旦溫清酒一升,下膏二合,即細(xì)細(xì)吞之,日三夜一。
栝蔞一枚 白僵蠶(去頭炒)半兩 甘草(炙)二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酒或生姜自然汁調(diào)下;蛴镁d裹噙化,咽津亦得,日兩三服。
喉間痰氣結(jié)聚成核,久而不散,則生燥澀,凡婦人多郁者恒患之。治用∶
每服三錢,入生姜三片同煎,食后溫服。
豉一升半 犀角屑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 芍藥三兩 升麻四兩 杏仁(去皮尖)一兩 甘草(炙)二兩 梔子七枚
敗筆一枝
燒屑,以漿飲服一方寸匙,良驗(yàn);蛴谩
龍腦三分 僵蠶五厘 硼砂二錢半 牙硝七錢半
共研細(xì)末,吹患處,立效。
鴨嘴膽礬
研細(xì),以釅醋調(diào)灌,藥下咽后,即吐出膠痰,其癥自瘥。
生地黃五兩 青竹茹 玄參 雞蘇各二兩 茯苓 升麻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次服之。每次如人行七八里。忌生冷、熱面、炙肉、油酢。
天南星三十枚 大半夏 白礬 白鹽 防風(fēng) 樸硝各四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 大梅實(shí)(擇七分熟者)一百枚
先將硝鹽水漬一伏時,然后將各藥研碎,方將梅實(shí)置于水,淹過三指為度。浸七日取出,曝干,又入水中,浸透曝之,俟藥水干為度。方將梅子入磁罐封密,如霜衣白愈佳。用時綿裹噙口中,徐徐咽汁下,痰出自愈。
水煎服,二劑自愈。
本癥與前癥之區(qū)別,系前癥為口燥舌干而開裂,本癥則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前癥晨重夜輕,本癥則反是。證候不同,治法自異。法宜引火歸原,火勢既除,病自消亡。方用∶
熟地黃 玄參各一兩 茯苓五錢 山藥 山茱萸各四錢 白芥子三錢 肉桂二錢 北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除腫消,二劑全愈。
西牛黃五厘 龍腦三厘 珍珠三分 人指甲(男病用女,女病用男)五厘 象牙三分(焙)壁錢(土壁磚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二十枚(焙) 青黛六分
共為細(xì)末,吹患處,極效。
龍腦 莧菜根( 灰) 薄荷 黃柏各一錢 硼砂 兒茶各一錢五分 人中白 山豆根 胡黃連各二錢 枯礬 青黛 龍骨 烏梅肉各五分
上各為末,和勻吹用。
可取蟾酥丸噙之。(見十一卷鼻疔項(xiàng))一、二丸即愈。
初生如梅核,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久之漸上于喉結(jié)之間。宜用∶
共研末,含之口中,勿咽下。
上共為末,用大烏梅一兩,搗爛和丸,如彈丸大,含于口中,經(jīng)宿即愈;蛴谩
杏仁三分
熬之,別杵桂一分和如泥,取李核用綿裹細(xì)細(xì)含之,日五夜三。
薄荷二分 麝香五厘
研成細(xì)末,吹入喉中,俟吐出涎水碗許后。再以陳米二合,煎湯飲之。切不可先飲茶、酒、湯水,否則難治。
銼薔薇根
濃煮汁,含漱之,冬用根,夏用枝葉。
好蜜以匕抄,稍稍咽之,令下。
為末,水服方寸匙即下;蛲滔N蛄腦亦下。
于臘月中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干。每服取一皂子許,以酒煎化,溫溫呷之。若得逆便吐,物即隨頑涎出。若未吐,更飲溫酒,但以吐為妙。酒即隨性量力也。若未出,更煎一塊子,無不出者。若求鱖魚不得,蠡魚、鯇魚、鯽魚俱可,臘月收之甚佳。
癩蝦蟆數(shù)只
去頭倒懸流血,承以碗,得杯許,灌入喉中,超時連針吐出,針自柔曲。
螻蛄數(shù)枚
搗爛敷喉外腫處,其豆自下。
茯苓 貫眾 甘草
上等分,米飲下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