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嘔惡數(shù)日,止而發(fā)痙,每日必三五次。此肝逆犯胃,聚液成痰,內(nèi)風陽氣弛張,痰亦從之為患。擬以和胃熄風。
羚羊角 鉤鉤 半夏 陳皮 黑山梔 石決明 池菊花 元參 竹茹
又 痙厥日數(shù)發(fā),口噤不能言,而心中了了,病不在心而在肝。夫心為君主,肝為將軍。當其氣火風相煽之際,一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則君主雖明,安能遽禁其強暴哉!況胃為心子,胃家之痰與肝家之風相助為虐,舌紅碎痛,一派炎炎之勢莫遏。欲化胃痰,先清肝火。
羚羊角 大生地 犀角 茯苓 生山梔 天竺黃 石決明 元參 鉤鉤 金箔 棗仁(川連炒)竹油(沖服) 姜汁(沖服)
□
錢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煮爛,去皮核,與甘草打和為丸。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此人并無表證,又不內(nèi)熱,一月數(shù)十痙,服此二料即愈。
仁淵曰∶胃虛生痰,肝旺生火,火煽其痰,胃不能御,必至上逆而為嘔吐。吐極而胃益虛,肝益強,不至風動痙厥m.52667788.cn/wszg/不已。夫所謂胃虛者,胃之降氣不順也;肝旺者,肝之郁熱上升也。氣逆化火,呼之為肝風、肝火、肝氣者,以肝屬巽木,為生風生火之臟,其性急暴,為將軍之官,凡逆升之氣都主于肝故也。治以涼降者,以秋金之氣,逆折其春木之太過也。夫痙厥之證,不止嘔吐一端。若痙厥為木旺賊土,霍亂多有之。外如溫邪液涸,中風痰阻關(guān)竅,小兒痰熱蒙蔽。吳鞠通有《痙因質(zhì)疑》,論《內(nèi)經(jīng)》諸痙項強皆屬于濕,謂“濕”字乃“風”字之誤。余謂風不得痰,尚不至痙,《內(nèi)經(jīng)》“濕”字當作“痰”字解者甚多。然痰不得風,亦不為痙。大抵風火痰三者相因為患。今時痙厥與螈 不分。夫痙則角弓反張,戛齒吐沫;螈則筋絡(luò)抽掣,四指搐捻。痙乃風火痰交煽,閉其機關(guān),多實m.52667788.cn/yishi/證;螈 則液涸血空,經(jīng)絡(luò)失養(yǎng),多虛證。補瀉不同,治法大異,不可不詳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