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
感冒——趙守真
朱君,中學教員。體羸弱,素有
遺精病,又不自愛惜,喜酒多嗜好,復多斵
喪。平日惡寒特甚,少勞即喘促氣上,其陽氣虛微腎元虧損也明甚。1947 年冬
赴席鄰村,醉酒飽食,深夜始歸,不免風寒侵襲。次日感覺不適,不惡寒,微熱
汗出,身脹,頭隱痛。自煎服蔥豉生
姜湯,病未除,精神呈不振,口淡不思食,
輿而來診。切脈微細乏力,參之前證,則屬陽虛感冒,極似《
傷寒論》太陽少陰
兩感證。其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
甘草湯兩方,殊不宜陽虛有汗之本證。以
麻黃宣發(fā)、細辛溫竄,如再發(fā)汗則足以損其陰津,病轉惡化,此所當忌。遂改用
桂枝加
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又增附子,并損益分量,期于恰合證情:
黨參五錢桂枝芍藥甘草各三錢生姜錢半
大棗五枚附子三
錢囑服三帖再論。
復診,諸證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屬委頓,脈仍微弱。陽氣未復,猶宜溫
補,處以附子湯加
巴戟、
枸杞、
鹿膠、蘆巴補腎諸品,調理善后。
陰虛挾濕
翟翁,年古稀,體甚健。嗜灑喜內,常服
龜、鹿、參、桂之類調補,故自來
鮮病。不料今冬傷于風寒,畏冷
發(fā)熱。身疼無汗,但舌紫絳,上籠白膩,津干口
渴,心煩難寐,脈象浮數(shù)而無力。乃外感風寒而陰虛內熱,即俗云寒包火之候。
翁多欲陰虧,濕熱久郁,兼之溫補常進,不免助桀為虐。猝為風邪觸發(fā),故壯熱
煩渴諸象一時畢呈。然權其寒熱輕重,猶屬熱重于寒,治宜辛涼疏表,滋陰清熱
為主。如清熱而不解表,邪必內陷而助熱;解表而不清熱,則汗出傷津,尤易導
熱勢之猖狂;又退熱而不滋陰,則水不濟火,其熱未必可退。凡此種種,稍一失
宜,皆能促成病變之惡化。故在治療上以審認病體,辨清證情,區(qū)緩急、別輕重
為要。再以用方而論,如
大青龍湯主治內熱外寒悉重之證;
小青龍湯則主治表里
皆寒而兼內飲之證;麻杏石甘湯則主治表寒里熱挾有喘促之證;而對本證寒輕熱
重而陰虛挾濕者皆不合。再三審辨,選用越婢加術湯增液湯合劑。其方麻黃辛溫
發(fā)汗,
石膏辛涼清熱,麻石合用清解效力尤著;
蒼術辛燥祛濕,生姜辛散和胃,
助麻黃以解表;大棗甘溫調中,和協(xié)諸藥;又虞麻、蒼之辛燥傷液,佐玄、麥、
生地之滋陰生津,轉化其用。服藥二帖,頭身微汗出。雖外熱得解,而脈呈洪大,
舌紫膩化,濕又轉熱,口渴煩躁大增,火焰高張,頗有燎原之勢。若稍延治,將
出見
神昏譫語之變證,亟當未雨綢繆,遏阻病機。乃隨證處以人參白虎湯加
竹葉、
花粉、茅根、
滑石大清氣分之熱,日夜進二大劑。次日脈現(xiàn)和緩,煩渴大減。舌
尚紫紅干燥,余熱未盡,疏用竹葉石膏湯去
半夏加蔞根、生地、滑石、茅根、蘆
根等滋陰清熱潤燥藥。五劑熱盡人安,舌轉紅潤。仍服前藥二劑,病大減退。最
終進以和胃生津育陰之品,如
大補陰丸加玄麥
石斛及玄麥六味
地黃湯與
右歸丸等
輪服。同時增進營養(yǎng),不一月而康強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