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好友之妹,24歲,已婚,因家庭瑣事,易發(fā)脾氣,一日來診:訴近一月來,常大便后易出血,且時常
便秘,時又便稀溏,清瘦體質(zhì),面紅,口微干,睡眠差,食欲尚可,小便常,小腹時隱痛,脈弦,舌紅苔中根白微膩,余無異常。經(jīng)市人民醫(yī)院檢查,斷為慢性結(jié)腸炎,用藥無效。診畢沉思默想,不敢貿(mào)然處方,許多方子在腦海過濾,均覺不妥。許久,語患者,對此癥無把握,建議去別處就診,若不愿去,只吃二劑藥看有無療效,無效則不復診。患者被余誠心所打動,同意開方。處之
烏梅丸原方:烏梅35
細辛6
桂枝8
黨參8
附子8
花椒5干
姜10
黃連10
黃柏8
當歸8。二付攜之歸。四日后來診,訴
便血已無,
腹痛止,也未便溏,精神好。心暗喜,語之再服三劑后續(xù)診,一星期不見其來,問好友索其妹電話,告之各癥均好,因藥苦怕復診。斷續(xù)詢其年余,言未發(fā)結(jié)腸炎矣。按:此證到今筆者均未完全弄懂病愈機理,只知沒有好方可開,無奈試之
烏梅丸,誰知效佳,愿聞各位高見。
2010年6月,一老叟,62歲,主訴全身痛多年,尤其是頸項部及胃部為甚,舌質(zhì)紅,舌苔白膩,脈浮緊,小便頻,大便可,遇寒熱天氣無明顯變化,西醫(yī)消炎抗菌,止痛多種方法未效。經(jīng)用
柴胡桂枝湯,上癥微緩,繼用則效不顯,后用
苓桂術甘湯加味,
半夏瀉心湯,
黃連湯等,均無顯效,后想到烏梅丸有細辛,桂枝,當歸及連柏等,用此方解表清濕熱,或可有效,三付,果大效,繼三服,困擾多年的痛證已無大礙,感悟方證對應當為習中醫(yī)者畢生之所追究。
本文出處: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ad.php?tid=1863239&rpid=9060972&ordertype=0&page=1#pid9060972
-------------------
-------------------
烏梅丸 主久利,仲景有明言。
《本經(jīng)》論烏梅:止肢體疼痛 偏枯不仁
-------------------
不錯的醫(yī)案!樓主的醫(yī)德也值得稱贊。
-------------------
-------------------
案一之大便下血,是厥陰肝經(jīng)肝風下迫所致,臨床一些
腎結(jié)石所引起的疼痛亦可以本方治之。烏梅丸為厥陰病的專方,所以效果較佳。至于案二我不是非常信服二樓的說法,但其中機理,我也不明。請博學驗豐之人解釋。
-------------------
樓主好,轉(zhuǎn)載文章可要先通知一下才好吧,案二筆者還加了
麻黃,可是起了主要作用,而樓主卻沒說,不知是何意?筆者原名鄧詩軍,在復興中醫(yī)網(wǎng)任會診版主,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搜。
-------------------
是鄧詩軍的原創(chuàng) 在這里轉(zhuǎn)帖大家共同學習
-------------------
引用第7樓WCQJF于2011-03-16 12:56發(fā)表的 :
是鄧詩軍的原創(chuàng) 在這里轉(zhuǎn)帖大家共同學習 700)this.width=700;" >
呵呵,樓主下次轉(zhuǎn)載別人文章的時候記得注明出處
-------------------
河北明醫(yī)李士懋先生在《臨證一得集》中對烏梅丸有詳細討論并附很多病案,可參考。
-------------------
一案腹中有寒、濕:
小腹時隱痛,脈弦,舌紅苔中根白微膩,余無異常
二案身中有久寒:
全身痛多年,尤其是頸項部及胃部為甚,舌質(zhì)紅,舌苔白膩,脈浮緊,小便頻,大便可,
烏梅丸溫內(nèi)解外。可參考桂枝去芍加麻辛附湯。
應歸入治療
虛勞的方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