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消渴
    

醫(yī)學從眾錄:消渴

傷寒太陽癥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陰癥消渴,宜大承氣湯之類。與雜病之消渴,名同而病異。宜分別之。《經》云∶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昔醫(yī)名為上消,以白虎湯加人參治之。又云∶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昔醫(yī)謂為中消,以調胃承氣湯下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葉…

傷寒太陽癥消渴,小便不利,宜五苓散;厥陰癥消渴,宜大承氣湯之類。與雜病之消渴,名同而病異。宜分別之。

《經》云∶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昔醫(yī)名為上消,以白虎湯人參治之。又云∶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昔醫(yī)謂為中消,以調胃承氣湯下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葉焦干,小便如膏,或飲一升尿一升,飲一斗尿一斗,以腎氣丸主之。

趙氏曰∶治消之法,無分上中下,先治腎為急。惟六味、八味及加減八味丸,隨癥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腎水,則渴自止矣。白虎、承氣,皆非所治也;蛟,人有服地黃湯而渴仍不止者,何也?曰∶此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蓋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肝腎位遠,宜制大其服。如上消中消,可以前丸緩而治之;若下消已極,大渴大燥,須加減大八味丸料一斤、納肉桂一兩,水煎六七碗,恣意冰冷凍飲料之,睡熟而渴如失矣。處方之制,存乎人之變通耳。

或問下消無水,用六味丸以滋少陰腎水矣,又加附子、肉桂者何?

蓋因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氣,不能熏蒸上潤乎肺,如釜底無薪,鍋蓋干燥,故渴。至于肺亦無所稟,不能四布水精,并行五經,其所飲之水,未經火化,直入膀胱,正謂飲一升尿一升,飲一斗尿一斗,觀其尿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桂、附之辛熱,壯其少陰之火。灶底加薪,枯籠蒸溽,槁苗得雨,生意維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鮮不以為迂也。

張隱庵(諱志聰,本朝人,著《本草崇原》并《侶山堂類辨》)曰∶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調水道,而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涼藥治消,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惡寒。誠觀泄瀉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輸而惟下泄,故而以燥脾之藥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涼潤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熱治渴,人所不m.52667788.cn/yaoshi/知也。

附案

辛亥歲,到義溪,有一婦人,產后一年,口渴不止。服藥不效,予用四君子湯,加麥冬、烏梅、生干。蜜丸彈子大。令其噙化,三日知,十日痊愈。方中妙在白術之苦燥,干姜之辛熱,所以鼓胃氣而升其水液也。

玉泉散

治消渴白甘葛 天花粉 麥冬 生地 五味子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還津丸

止渴生津。

酸梅 烏梅(各二m.52667788.cn/Article/十五枚,枚俱去核) 薄荷末(一兩) 冰片(一分五厘) 硼砂(一錢五分)

共研極細末,為丸,每含一丸。

消渴潤燥方

白蜜 人乳酥(各一斤)

上溶化一處,每日不拘時服。

繅絲湯

治消渴。

用繅絲湯飲之。

麻仁丸(方見《傷寒》)

腎氣丸(方見《金匱》)

六味丸(方見《時方》)

炙甘草(方見《傷寒》) 三方俱見虛勞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