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報名條件考試公告 應試技巧報名信息中醫(yī)文化健康生活政策法規(guī)應試技巧相關推薦聯(lián)系我們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師承網(wǎng) > 中醫(yī)文化 > 正文:關于發(fā)布《古代經(jīng)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的通知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關于發(fā)布《古代經(jīng)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的通知

11

甘草瀉心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干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2

黃連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桂枝三兩(去皮),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nèi)苟?

湯劑

13

當歸四逆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①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②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4

附子湯

《傷寒論》(漢•張仲景)“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5

桂枝芍藥知母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姜五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兩(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6

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三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生姜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湯劑

17

半夏厚樸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半夏一升,厚樸三兩,茯苓四兩,生姜五兩,干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湯劑

18

瓜蔞薤白半夏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瓜蔞實一枚,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19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①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②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

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0

澤瀉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澤瀉五兩,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湯劑

21

百合地黃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百合病,不經(jīng)吐、下、發(fā)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百合七枚(擘),生地黃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內(nèi)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當如漆。

湯劑

22

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胸痹心中痞,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枳實四枚,厚樸四兩,薤白半斤,桂枝一兩,瓜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數(shù)沸,分溫三服。

湯劑

23

大建中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兩,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后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湯劑

24

橘皮竹茹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5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湯劑

26

甘姜苓術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

甘草、白術各二兩,干姜、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湯劑

27

厚樸七物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病腹?jié)M,發(fā)熱十日,脈浮而數(shù),飲食如故,厚樸七物湯主之!

厚樸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姜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

湯劑

28

厚樸麻黃湯

《金匱要略》(漢•張仲景)“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

厚樸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兩,細辛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湯劑

29

當歸建中湯

《千金翼方》(唐•孫思邈)“治產(chǎn)后虛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若小腹拘急攣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chǎn)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內(nèi)補方!

當歸四兩,桂心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

湯劑

30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脾胃冷,實不消!

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干姜各二兩,附子一枚(大者)。

右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

湯劑

31

溫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大病后,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

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生姜四兩,甘草一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湯劑

32

續(xù)命湯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姜五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

湯劑

33

開心散

《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開心散,主好忘方。”

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

右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

散劑

34

槐花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腸風臟毒,槐花散。”

槐花(炒),柏葉(爛杵焙),荊芥穗,枳殼(去穰細切,麩炒黃)。

右修事了,方秤等分,細末,用清米飲調(diào)下二錢,空心食前服。

散劑

35

竹茹湯

《普濟本事方》(宋•許叔微)“治胃熱嘔吐,竹茹湯!

干葛三兩,甘草三分(炙),半夏三分(姜汁半盞,漿水一升煮耗半)。

右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煮散

36

辛夷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肺虛,風寒濕熱之氣加之,鼻內(nèi)壅塞,涕出不已,或氣息不通,或不聞香臭!

辛夷仁、細辛(洗去土、葉)、藁本(去蘆)、升麻、川芎、木通(去節(jié))、防風(去蘆)、羌活(去蘆)、甘草(炙)、白芷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后茶清調(diào)服。

散劑

37

當歸飲子

《嚴氏濟生方》(宋•嚴用和)“治心血凝滯,內(nèi)蘊風熱,發(fā)見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yin,或發(fā)赤疹㾦㿔!

當歸(去蘆)、白芍藥、川芎、生地黃(洗)、白蒺(炒,去尖)、防風(去蘆)、荊芥穗各一兩,何首烏、黃芪(去蘆),甘草(炙)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煮散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醫(yī)學全在線官方微信 醫(yī)學論文在線微信 獸醫(yī)全在線微信 醫(yī)學全在線官方微信
醫(yī)學全在線 醫(yī)學論文在線 獸醫(yī)全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