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u qu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菊苣 多年生草本,高20-150cm。根肥大。莖直立,有棱,中空,分枝偏斜且先端粗厚,有疏粗毛或絹毛,少有無毛;~倒向羽狀分裂至不分裂,但有齒,長6-20cm,先端裂片較大,側(cè)裂片三角形,基部漸狹成有翅的葉柄;莖生葉漸小,少數(shù),披針狀卵形至披針形,上部葉小,全緣,全部葉的下面被疏粗毛或絹毛。頭狀花序單生莖和枝端,或2-3個在中上部地腋內(nèi)簇生;總苞圓柱狀,長8-14mm;外層總苞片長短形狀不一,下部軟革質(zhì),有睫毛,外面無毛或有毛;花全部舌狀,花冠藍(lán)色。瘦果先端截形,冠毛短,長0.2-0.8,鱗片狀,先端細(xì)齒裂;ㄆ谙募尽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含山萵苣素( lactuc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醇(α-lactucerol)即是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菊苣內(nèi)酯(cichoriolide)A,菊苣萜甙(cichorioside)B、C,8-去氧山萵苣素(8-deoxylactucin),苦苣菜甙(sonchuside)A、C,假還陽參甙(crepidiaside)B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降脂作用:給地塞米松連續(xù)注射造成肝損傷內(nèi)大鼠喂飼含5%菊苣根粉的飲食,可降低大鼠肝臟總脂質(zhì)、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使組織病理變化有所減輕,血漿脂質(zhì)卻不受影響。根粉給已出現(xiàn)肝病變的大鼠喂飼,可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和三酰甘油,使肝組織病理改變恢復(fù)正常。根粉給正常大鼠喂飼5個月,也有降低肝臟總脂質(zhì)等作用。 2.其他作用:野生菊苣花的浸劑給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增強(qiáng)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很可提高食欲,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jìn)胃分泌,但不增進(jìn)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 |
藥理學(xué) | 人每日食用60g烤過的菊苣,共6月,對血、尿指標(biāo)、肝功能等無明顯影響。1次給予100g,可引起輕度的心搏緩慢。在慢性毒性試驗(yàn)早期(60g/天)菊苣也可增加小腸轉(zhuǎn)運(yùn)時間。菊苣對糖尿病人血糖無明顯影響。有人報道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于其他咖啡類飲料。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健胃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健胃藥 |
主治 | 消化不良;胞腹脹悶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3-6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ichorium intybus L.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