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系指病程遷延超過1年,腎功能逐漸減退,最終導致慢性 |
腎功能衰竭的腎小球腎炎。臨床特點是在1年以上,長者可達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有蛋白尿,血 | |
悄,水腫和高血壓等。本病尚乏特效治療,終末期多需透析維持,有條件者可進行腎移植。 | |
預后極差。中醫(yī)稱此病為石水,是因皮水等遷延日久,正氣漸虛所致。以反復發(fā)作的浮腫, | |
蛋白尿,血壓高,面白為主要表現(xiàn)的水腫類疾病。 | |
癥狀描述:
|
一般表現(xiàn):常有乏力、腰酸、納差、惡心、嘔吐。 |
水腫。 | |
高血壓。 | |
眼底改變。 | |
發(fā)病原因:
|
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等,傷及脾陽,脾失轉輸而水濕內(nèi)停,泛溢肌膚,發(fā)為水腫。水腫病 |
久,或欲勞體虛,腎氣內(nèi)伐,腎陽不足,失于蒸化,開闔不利,水邪內(nèi)停,則泛溢成腫。 | |
石水病情遷延,預后一般較差。病久,脾腎統(tǒng)攝固藏失職,精微下泄,可并見血勞,終可發(fā) | |
展為腎衰。 | |
診斷要點:
|
可有皮水遷延不愈,病程超過1年以上,或有水腫反復發(fā)作的病史。病勢進展快慢不一,時 |
輕時重?梢騽诶邸⑵渌膊∮绊、氣候變化、情志飲食失調(diào)等而使復發(fā)或加重。 | |
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并有腰酸、頭暈、疲乏、納少、畏寒、面色淡白,舌淡胖等虛弱證候 | |
。少數(shù)病人初病并無水腫等癥狀。 | |
實驗室檢查:
|
尿常規(guī):常見中等程度蛋白尿(+~++),部分病例有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 |
血常規(guī):貧血。 | |
血生化及腎功能測定:血漿蛋白多輕至中度降低。 | |
腎臟B超:常見雙腎縮小,腎內(nèi)結構紊亂。 | |
同位素腎圖:呈功能受損型。 | |
疾病辨析:
|
狼瘡性腎炎。 |
遺傳性腎炎。 | |
慢性腎盂腎炎。 | |
急性腎炎。中醫(yī)鑒別:皮水(急性腎小球腎炎):新起突腫,病程不超過1年。 | |
正水:病勢急,病情重,發(fā)展快,不呈遷延反復之勢。 | |
腎水(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病程長而水腫甚為主癥,有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 | |
,尿中紅細胞、管型不多見。 | |
腎著(慢性腎盂腎炎):晚期可有較多量蛋白尿和高血壓。多見于女性,以尿頻、腰痛為主 | |
癥,尿沉渣中白細胞明顯增多,細菌培養(yǎng)多數(shù)陽性。腎功能改變多以腎小管為主。靜脈腎盂 | |
造影和核素檢查有助于診斷。 | |
慢性腎衰: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尿比重低,常固定在1.010以下,口中有尿臭氣,煩躁 | |
不安,頭痛,甚至昏迷,皮膚干燥有尿霜,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 |
風眩:當繼發(fā)腎損害時可表現(xiàn)為蛋白尿和高血壓。但腎損害發(fā)生較晚,年齡常在40歲以后 | |
,高血壓出現(xiàn)在尿改變之前,且尿蛋白較少,罕見有持續(xù)性血尿和紅細胞管型,腎小管損害 | |
一般早于腎小球。腎穿刺常有助鑒別。 | |
蝶瘡流注:女性好發(fā),可伴有發(fā)熱、皮疹、關節(jié)痛等多個臟器功能損害表現(xiàn)。血細胞減少, | |
免疫球蛋白增加,狼瘡細胞陽性,抗核抗體陽性。 | |
治療方法:
|
脾虛濕泛 |
證候:面浮肢腫,神倦肢冷,少氣懶言,納呆便溏,泛惡,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濡細。 | |
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 |
主方:實脾飲或參苓白術散加減。 | |
用法: | |
加減:水濕過重加桂枝、豬苓、澤瀉;氣虛息短加黃芪、黨參; | |
脾腎陽虛 | |
證候:全身浮腫,腰以下尤甚,面色皝白,神倦乏力,四肢厥冷,可伴胸水、腹水或陰囊腫 | |
大,納呆嘔惡,甚則喘咳氣短,不得平臥。舌質(zhì)淡,苔白潤,舌邊有齒痕,脈沉細。 | |
治法:溫陽利水。 | |
主方:附子理中湯合真武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虛寒甚者加肉桂、巴戟天;喘息自汗加炙黃芪、太子參;腹脹加木瓜、枳實。 | |
陰虛濕熱證 | |
證候:病延日久,小便頻數(shù),淋漓不盡,頭暈耳鳴,低熱,咽干唇燥,腰膝酸軟,尿色深黃 | |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 |
治法:滋陰清熱化濕。 | |
主方:知柏地黃湯 | |
用法: | |
加減:兼氣陰不足者,加黃芪、地骨皮;尿中有白紅細胞或膿細胞者,加半枝蓮、蒲公英; | |
血尿,加茜草、三七。 | |
肝經(jīng)濕熱證 | |
證候:小便短澀不暢或混濁,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寒熱往來,口苦,惡心嘔吐,大便干 | |
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 |
治法:清利肝經(jīng)濕熱。 | |
主方:龍膽瀉肝湯 | |
用法: | |
加減:少腹拘急,加川楝子、烏藥;惡心嘔吐,加白豆蔻、制半夏、藿香;便秘,加大黃。 | |
肝腎陰虛 | |
證候:面目浮腫,下肢腫甚,五心煩熱,午后顴紅,口干唇赤,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 | |
,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數(shù)。 | |
治法:補腎養(yǎng)肝,滋陰潛陽。 | |
主方:杞菊地黃丸加減。 | |
用法: | |
加減:盜汗加牡蠣、龜板;大便干結加花粉、玄參;腰膝酸軟加女貞子、菟絲子、桑椹子。 | |
氣陰兩虛 | |
證候:面色無華,少氣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熱或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質(zhì)偏紅少苔, | |
脈細弱。 | |
治法:健脾益腎,養(yǎng)陰益氣。 | |
主方:參芪地黃湯加減。 | |
用法: | |
加減:伴心悸氣短者,加生脈散。 | |
其他療法:
|
腎功能不全者應適當控制蛋白攝入量,以優(yōu)質(zhì)蛋白為主,同時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腎功能 |
正常而又有大量蛋白尿者,則放寬蛋白攝入量。 | |
西藥可用巰甲丙脯酸、低那普利、硝苯吡啶、尼群地平、哌唑嗪等積極控制高血壓;用潘生 | |
丁等抗凝。必要時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及細胞毒藥物。 | |
針炙療法: | |
★ 體針療法:肝俞、脾俞、腎俞、志室、飛揚、太溪;膻中、鳩尾、中脘、肩俞、氣海、 | |
復溜、三陰交、京骨。每次3-4穴,據(jù)證之虛實而采用補瀉手法,留針20-30分鐘, | |
或用炙法,2組交替進行。 | |
★ 穴位注射療法:板藍根注射液,取腎俞、足三里,每穴2mL,隔日1次,20次為1 | |
療程,一般3-4個療程。 | |
單方驗方: | |
★ 玉米須10g,玉米20粒,蟬蛻3個、蛇蛻1條,水煎服,連服1個月為1療程。 | |
★ 野鴨1只(去毛開膛除去內(nèi)臟),剝皮大蒜子數(shù)個填入鴨腹內(nèi),煮熟,食肉飲湯。2日 | |
食1只,連服數(shù)只。 | |
★ 鯽魚(去鱗及內(nèi)臟)1-2條,燈心草7-8根,加水同煮取汁,再與米煮為粥服食。 | |
★ 黃芪15-30g,赤小豆30g,蓮子肉15-30g,砂仁3-6g,蔥白1莖, | |
生姜3片,鯉魚1條。藥魚同煮,不放鹽,吃魚喝湯。 | |
★ 桑椹子60g,薏苡仁30g,枸杞子15g,文火煎煮,入粳米適量,煮粥服。 | |
★ 芡實合劑;芡實30g,白術10g,茯苓12g,山楂、山藥各15g,菟絲子、金 | |
櫻子、黃精各24g,百合18g,枇杷葉9g。適用于脾腎氣虛,蛋白尿長期不消者,有 | |
紅細胞者加旱蓮草18g。 | |
評 介:
|
治愈:治愈:癥狀消失,腎功能、小便常規(guī)化驗正常。 |
好轉:癥狀減輕,腎功能、小偷 常規(guī)化驗好轉。 | |
未愈:癥狀、腎功能、小便常規(guī)化驗無改善。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