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制附子1.5g、紅茶3g。
用法:先將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鐘,再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回陽救逆,散寒除濕。
用途: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陰毒寒疝;中寒中風(fēng);風(fēng)濕麻痹;久漏冷瘡;陽痿。
來源:《綱目》。
用法:先將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鐘,再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回陽救逆。
用途:陽氣虛衰,四肢厥冷、畏寒倦臥、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脫水所致的虛脫、血壓下降者。
來源:《傷寒論》。
原料:干姜10g、紅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瀉;寒飲咳喘;風(fēng)濕寒痹;陽虛吐血衄血下血。
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
原料:干姜5g、紅糖10g、紅茶3g。
用法:用干姜、紅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胃止嘔。
用途:外感風(fēng)寒或脾胃受寒,惡心嘔吐。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干姜5g、甘草3g、紅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寒化濁。
用途:頭目眩暈吐逆。
來源:《傳信適用方》。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止嘔。
用途:妊娠嘔吐不止。
來源:《金匱要略》。
原料:干姜5g、當(dāng)歸3g、阿膠3g、蒲黃3g、柏葉3g、紅茶3g。
用法:將上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止血。
用途:嘔吐、下血。
來源:《觀聚方要補(bǔ)》。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術(shù)3g、甘草3g、紅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腎化氣行水。
用途:腎著之病,身重水腫、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來源:《金匱要略》。
原料:干姜5g、大黃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脾清胃。
用途:寒熱互結(jié)所致胃脘痛、吞酸、噯氣、腸鳴、冷泄。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茴香5g、紅茶3g、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腎散寒,和胃理氣。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腎虛腰痛;胃痛;干濕腳氣。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蔥白、花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
用途:小腸(腹)氣痛不可忍。
來源:《續(xù)本事方》。
原料:茴香5g、枳殼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氣。
用途:脅下疼痛。
來源:《袖珍方》。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吳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理氣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來源:《醫(yī)方集解》。
原料:茴香5g、蒼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腫。
用途:睪丸腫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補(bǔ)肝腎,散寒通經(jīng)。
用途:寒疝腹痛、睪丸偏墜或脹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散寒滯止痛。
用途:睪丸偏墜冷痛;睪丸鞘膜積液;腎結(jié)石、腎積水出現(xiàn)腰冷痛者。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艾葉5g、紅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理氣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瀉轉(zhuǎn)筋;久痢吐衄;月經(jīng)不調(diào);胎動不安。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艾葉5g、陳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運(yùn)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臥不安。
來源:《圣濟(jì)總錄》。
原料:艾葉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葉、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膿血、腹痛。
來源:《世醫(yī)得效方》。
原料:艾葉5g、阿膠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散寒。
用途:婦女崩中,連日不止。
來源:《養(yǎng)生必用方》。
原料:艾葉5g、蒲黃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經(jīng),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艾葉5g、蒼術(shù)3g、白術(shù)3g、歸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
功能:溫經(jīng)除濕止帶。
用途:婦女白帶淋瀝。
來源:《本草匯言》。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養(yǎng)陰斂汗。
用途:盜汗不止。
來源:《綱目》。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中,暖腎,降逆;抗菌,驅(qū)蟲,健胃,止牙痛。
用途:嘔吐、呃逆;心腹冷痛;瀉。火逇;牙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氣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噦逆不定。
來源:《簡要濟(jì)眾方》。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中止嘔。
用途:小兒吐逆。
來源:《百一選方》。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bǔ)元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鎮(zhèn)靜,降壓,殺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瀉;經(jīng)閉;陰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當(dāng)歸1g、厚樸2g、人參1g、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中散寒。
用途: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思飲食。
來源:《圣惠方》。
原料:肉桂3g、吳茱萸2m.52667788.cn/hushi/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來往沖心腹痛。
來源:《姚僧坦集驗方》。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肝腎,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陰囊縮、身戰(zhàn)栗。
來源:《會約醫(yī)鏡》。
原料:肉桂3g、黃連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脾,清胃。
用途:寒熱互結(jié)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來源:《普濟(jì)方》。
原料:烏藥5g、紅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氣開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腳氣;小便頻數(shù)。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烏藥3g、當(dāng)歸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氣,和血。
用途:產(chǎn)后血?dú)獠缓透姑浲础?/p>
來源:《本草切要》。
原料:烏藥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升陽。
用途:小腸疝氣、睪丸墜痛。
來源:《孫天仁集效方》。
原料:烏藥3g、威靈仙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經(jīng),舒筋活絡(luò)。
用途:跌打損傷、背部傷尤宜。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人參2g、肉桂4g、黃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益氣溫中。
用途:氣血素虧,復(fù)因勞碌傷氣,腰膝酸沉、肢軟氣短。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陳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和胃溫中。
用途:脾胃氣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原料:桔紅2g、生姜2g、紅糖5g、紅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嘔。
用途:胃氣失和,嘔吐惡心。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