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骨以不同形式(不動、微動或可動)的骨連接聯(lián)結在一起,構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并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著點。肌肉是運動系統(tǒng)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運動系統(tǒng)顧名思義其首要的功能是運動。人的運動是很復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以在神經系統(tǒng)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預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xié)同配合,甚或有些處于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準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運動系統(tǒng)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于不隨意的緊張狀態(tài)中,即通過神經系統(tǒng)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tài),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tài)平衡。運動系統(tǒng)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干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著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著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著消化、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連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蕩的重要作用。
一、骨
骨bone是以骨組織為主體構成的器官,是在結締組織或軟骨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發(fā)育過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塊,依其存在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各部分骨的名稱、數目見下頁表。
1.骨的形狀
人體的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態(tài)也各異。按其形態(tài)特點可概括為下列四種(圖2-1)。
圖2-1骨的形態(tài)
(一)長骨long bone
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長管狀?煞譃橐惑w兩端。體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質致密,中央為容納骨髓的骨髓腔。兩端較膨大,稱為骺。骺的表面有關節(jié)軟骨附著,形成關節(jié)面,與相鄰骨的關節(jié)面構成運動靈活的關節(jié),以完成較大范圍的運動。
。ǘ)短骨 short bone
為形狀各異的短柱狀或立方形骨塊,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處。短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jié)面與相鄰的骨形成微動關節(jié),并常輔以堅韌的韌帶,構成適于支撐的彈性結構。
。ㄈ)扁骨flat bone
呈板狀,主要構成顱腔和胸腔的壁,以保護內部的臟器,扁骨還為肌肉附著提供寬闊的骨面,如肢帶骨的肩胛骨和髖骨。
。ㄋ)不規(guī)則骨irregular bone
形狀不規(guī)則且功能多樣,有些骨內還生有含氣的腔洞,叫做含氣骨,如構成鼻旁竇的上頜骨和蝶骨等。
骨的名稱、數目表
名 稱 |
數 目 |
腦顱骨6種(額、頂、枕、篩、顳、蝶骨) 顱骨 面顱骨9種(上頜、下頜、鼻、淚、顴、犁、下鼻甲、腭、舌骨) |
8 15 |
椎骨(頸柱7;胸柱12;腰柱5;骶骨1;尾骨1) 軀干骨 肋骨 胸骨 |
26 |
上肢帶骨 肩胛骨 鎖 骨 自由上肢骨 肱 骨 上肢骨 尺 骨 橈 骨 腕 骨 掌 骨 指 骨 |
2 |
下肢帶骨 髖 骨 自由下肢骨 股 骨 髕 骨 下肢骨 脛 骨 腓 骨 跗 骨 跖 骨 趾 骨 |
2 |
聽小骨 |
6 |